申先生:13739989751
任先生:17614898888

矿权于2014年通过挂牌取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面积20km²。区域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距阿左旗巴彦浩特镇约300km。
1.地层
勘查区内地层相对简单,主要出露晚古生界石炭系上统本巴图组和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石本巴图组为区内主要含矿地层,呈北东向条带状捕掳体零星分布于中部-东北部,岩性以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受构造影响多具片理化,倾向北西,倾角近直立。岩石内发育矽卡岩脉、碳酸盐脉、花岗岩脉及石英脉,钨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脉和石英脉中。
2.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十分发育,占预查区绝大部分面积,形成时代从石炭纪到三叠纪,主要为中酸性侵入岩。区内脉岩发育,以酸性岩脉为主,包括闪长玢岩脉、花岗岩脉、石英脉等,多沿张性构造裂隙侵入,与碳酸盐脉接触部位易形成矽卡岩化带,为矿化提供有利空间。
3.构造
区内构造隶属于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天山-赤峰活动带沙扎山隆起带,经历多期构造叠加,以韧性变形为主要特征。韧性变形带:分布于预查区中部至东北部,北东向展布,区内长约4.5km,宽0.5km,变形岩石包括石炭系变质长石石英砂岩、晚石炭世变质石英闪长岩、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等,具片理化、糜棱岩化特征,片理走向约45°,倾向北西,倾角近直立。带内发育矽卡岩脉、碳酸盐脉、石英脉等平行脉群,钨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脉和石英脉中。
断裂与裂隙:受区域构造影响,区内次级断裂及裂隙发育,为岩浆侵入和热液活动提供通道,控制矿化带的分布与延伸。
4.地球化学特征
完成全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集样品4887件,圈定10个综合异常,其中AP2、AP4、AP10等异常与矿化带对应良好,W、Sn、Bi等元素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具良好找矿指示意义。
5.地球物理特征
高磁异常:圈定5条断裂(CTF1-CTF5),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对矿化具控制作用。
激电异常:视极化率平均值2.7%,最大值6.4%,南部圈定DHJ-1异常(含DHJ-1-1和DHJ-1-2子异常),呈北北东向展布,为中低阻高极化异常,推测深部存在高极化体,与矿化关系密切。
(一)矿化带及矿(化)体分布
区内共发现2个矿化带,分别为Ⅰ号矽卡岩化带和Ⅱ号黑钨矿化带,共圈定12条钨矿(化)体,地表矿化体均有连续拣块样分析数据,部分有探槽工程揭露。
Ⅰ号矽卡岩化带:位于中东部,处于AP2和AP5化探综合异常区内,矽卡岩化主要发育于石炭系钙质胶结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和晚石炭世变质石英闪长岩中,长约3000m,宽0.2-2m,呈北东向条带状脉群分布,倾向300°-350°,倾角75-80°。带内圈定10条钨矿(化)体,主要为矽卡岩-石英脉群,其中Ⅰ-1号钨矿(化)体地表断续长约620m,宽0.2-2.6m,走向约47°,WO3含量最高0.25%;
Ⅱ号黑钨矿化带:位于东南部,处于AP9化探综合异常及DHJ-1-2激电异常梯度带上,黑钨矿化赋存于石英闪长岩中的石英脉内,长约300m,宽1-3m,呈近南北向分布,带内圈定2条钨矿(化)体,Ⅱ-1号钨矿体长约180m,平均厚度2.4m,平均品位0.29%,最高品位达1.01%
版权所有©2025:内蒙古欧格德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蒙ICP备2024018410号